当前位置:首页>本地聚焦>正文

扬州基层治理:干部下沉+数字赋能

时间:2025-07-03作者:纪晓岚阅读:92分类:本地聚焦

  扬州基层治理:干部下沉+数字赋能

  江苏扬州:干部下沉+数字赋能 激活基层治理“双引擎”

  在江苏省扬州市康乐社区的数字化议事厅里,居民们正通过手机端投票决定小区停车位改造方案,后台系统实时统计并生成可视化图表;与此同时,宝应县的党员干部们搬着板凳坐在村民家门口,边喝茶边记录下水道堵塞的投诉——这一幕幕看似传统的“唠家常”与前沿的数字技术,共同构成了扬州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生动图景。近年来,扬州市以党建引领为核心,通过“干部下沉”与“数字赋能”双轮驱动,将政策执行力和技术穿透力转化为治理效能,为全国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样本。

  干部下沉:从“坐办公室”到“走田间地头”

  “8月1日起,除一线抗疫和值班人员外,市级机关干部全部下沉社区。”这份来自扬州市委的指令,标志着干部下沉从临时性应急举措升级为常态化工作机制。在邗江区双桥街道,下沉干部需完成“三个一”任务:每周参加一次网格巡查、牵头解决一个民生难题、撰写一份基层痛点报告。某住建局干部在走访中发现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意愿强烈但资金短缺,随即协调银行推出“惠民梯贷”产品,推动23个单元楼完成改造。

  这种“一线工作法”在宝应县演变为更接地气的“党建+小板凳”模式。党员干部利用晚间或农闲时间,与村民围坐讨论,仅2024年就收集诉求1.2万条,解决率超90%。“过去开会是干部念文件、群众打瞌睡,现在是大家抢着说,我们连夜办。”一位村支书这样形容变化。扬州市委书记王进健强调,下沉的核心是“把服务群众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”,通过干部“脚底沾泥”来实现政策“精准落地”。

  数字赋能:让数据跑腿代替群众跑腿

  在康乐社区,“数字协商”平台将原本耗时数月的业主决策流程压缩至72小时。居民通过小程序提交议题,系统自动匹配利益相关方并推送议事通知,投票结果直接同步至物业和业委会。该平台上线以来,累计处理垃圾分类点位设置、健身器材更新等议题47项,参与度达常住人口的68%。

  市级层面,扬州整合公安、民政等12个部门数据,打造“1+4”基层治理智能平台。以“便民服务一窗口”为例,过去办理残疾证需要跑5个部门,现在通过数据共享实现“一表通办”,办理时间从15天缩短至3天。指挥调度中心的大屏上,网格员上报的井盖破损事件会实时触发定位,系统自动派单给最近维修队,处置效率提升40%。

  双向融合:技术为干部赋能,干部为技术注魂

  “数字赋能不是冷冰冰的机器替代,而是让技术成为干部的好帮手。”扬州市委组织部负责人举例说,某社区干部最初对操作治理平台有畏难情绪,但经过培训后,现在能熟练调用人口热力图预判疫苗接种需求,工作效率翻倍。

  这种融合在疫情防控中尤为显著。2024年夏季流感季,下沉干部借助“健康扬州”APP的预警功能,提前对老年人口密集小区开展上门接种,感染率同比下降32%。而在文明创建中,数字平台自动识别占道经营高发区域,干部们据此调整巡查路线,案件主动发现率从51%跃升至89%。

  治理升级:从“被动响应”到“主动预见”

  随着“干部下沉+数字赋能”的深化,扬州基层治理正经历三重跃迁:

  决策机制:过去依赖经验判断,现在通过民生诉求大数据分析,识别出“非机动车充电难”等隐性需求,2025年新增充电桩数量同比翻番;

  服务模式:从“人找政策”变为“政策找人”,低保资格审核通过数据交叉核验主动推送提醒,遗漏率降至0.7%;

  参与维度:数字化协商平台吸引年轻群体参与治理,某小区通过“元宇宙议事厅”吸引35岁以下居民参与率提高25个百分点。

  正如光明日报评论指出,扬州实践的本质是“用党建引领打破条块分割,用干部下沉打通最后一米,用数字技术打透治理盲区”。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征程上,这座古城正以“板凳温度”与“数据精度”的奇妙化合反应,书写着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的扬州答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