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秋的晨光穿透薄雾,洒在云岭山脉蜿蜒的山路上。张立山紧了紧肩上褪了色的帆布包,包带上那道磨得发白的痕迹,记录着他二十三年来往返这条小路的次数。脚下这条通往山外唯一的水泥路,是十五年前才修通的。在那之前,他得在泥泞中跋涉三个小时才能到达镇上的学校。
“张老师早!”几个系着红领巾的孩子从岔路口跑来,清脆的童音在山谷间回荡。
张立山微笑着点头,目光扫过孩子们洗得发白的校服,最后落在他们胸前鲜艳的红领巾上。这抹红色,是这片苍翠山峦中最动人的色彩。
今天是云岭小学每月一次的特别日子——新生入队宣誓仪式。对张立山而言,这不仅仅是一场仪式,更是一场跨越半个多世纪的誓约传承。
**山间的坚守**
云岭小学坐落在海拔一千二百米的山腰上,三排平房围成U形,旗杆在中央操场上投下细长的影子。这所学校创办于1965年,最初只是生产队的扫盲班,张立山的父亲张大川是第一批学生。
“我父亲常说,他是握着柴火棍在泥地上学会写自己名字的。”张立山抚摸着校门口那块斑驳的木牌,上面“云岭小学”四个字已经模糊不清。
1978年,十八岁的张大川从山外学成归来,成了云岭小学第一位正式教师。那时的学校只有两间土坯房,遇到暴雨天,张大川得先把孩子们转移到相对安全的仓库,再回来抢救被雨水浸湿的课本。
“我七岁那年,父亲带着我们全班十二个同学在操场上宣誓入队。”张立山回忆道,“那天他特别郑重其事,连夜赶制了十二条红领巾。虽然布料粗糙,颜色也不均匀,但我们戴在脖子上时,都觉得无比光荣。”
就是在那一天,年幼的张立山在心里种下了一个誓约——要像父亲一样,让山里的孩子们也能接受正规教育。
**薪火相传**
1998年,张立山从师范学校毕业。同学们纷纷选择进城工作,他却背着行李回到了云岭村。这个决定让很多人不解,连父亲都劝他再考虑考虑。
“山里的孩子,总得有人教。”张立山这样回答父亲,也这样回答自己。
回村那天傍晚,父子俩坐在校门口的老槐树下。张大川从贴身的衣袋里掏出一个布包,里面整整齐齐叠着一条红领巾。
“这是你入队时戴的那条?”张立山认出了那条特殊的红领巾——右下角还留着当年他不小心烫出的小洞。
“教育的本质,就是一场爱的传承。”张大川把红领巾郑重地交给儿子,“就像这条红领巾,从我的老师传给我,从我传给你,现在该由你传给下一代了。”
那个黄昏,父子俩一直聊到月上东山。张大川说起第一批学生中那个后来考上医学院的女孩,说起那个成为农技员的男孩如何带领村民种植中药材脱贫。这些故事,张立山从小听到大,但那一晚,他听出了不同的分量。
**风雨兼程**
刚接任校长时,学校只有四十七个学生,三名教师。最困难的时候,张立山同时教语文、数学、体育和音乐。为了劝说一个辍学放羊的女孩返校,他连续十八个周末徒步去她家做工作,最后女孩考上了县重点中学,现在已成为一名护士。
“每个孩子都不该被放弃。”张立山说。这些年,他见证了太多变化:土坯房变成了砖瓦房,泥泞路变成了水泥路,教室里装上了多媒体设备。但始终不变的,是每月一次的入队宣誓仪式。
十点钟,阳光洒满操场。全校八十三名学生整齐列队,国旗在国歌声中缓缓升起。今天,有七名一年级新生将要戴上红领巾。
张立山从办公室捧出一个木匣,里面整齐叠放着一摞红领巾。最上面的七条是崭新的,下面那些虽然陈旧,但都洗得干干净净。这是云岭小学的传统——每个入队的孩子都会得到一条新红领巾,毕业后可以选择捐回一条旧红领巾,留给学弟学妹在特殊场合使用。
“我志愿加入中国少年先锋队……”七岁的李小花举起右手,清脆的童声在群山中回荡。她是那个曾经辍学放羊的女孩的女儿。
张立山为李小花的母亲戴过红领巾,现在又为她的女儿戴上。这一刻,他仿佛触摸到了时间的质感。
**希望的种子**
午后的阳光透过窗户,在黑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。张立山站在讲台上,给五年级的学生上作文课,题目是《我的梦想》。
“我想当医生,治好奶奶的关节炎。”
“我想当老师,回云岭小学教书。”
“我想当工程师,给村里修一条更宽的路。”
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发言,眼睛里闪着光。张立山微笑着聆听,偶尔在黑板上记下关键词。他知道,这些梦想的种子,需要用心浇灌才能发芽。
教室后面的荣誉墙上,挂着从云岭小学走出去的学生照片:有成为医生的,有当上教师的,有在城市工作的,也有回到家乡创业的。每一张照片背后,都有一个关于坚守和成长的故事。
放学铃声响起,张立山站在校门口,目送孩子们消失在蜿蜒的山路尽头。几个住得最远的孩子,需要步行一个多小时才能到家。但他们从不迟到,因为张立山常说:“知识是山里孩子看世界的眼睛。”
**永恒的誓约**
夕阳西下,张立山回到办公室,开始批改作业。墙上挂着一张泛黄的照片,是1978年他父亲和第一批学生的合影。照片上的孩子们都系着红领巾,笑容灿烂。
办公桌的玻璃板下,压着他父亲写的一句话:“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,而是点燃一把火。”
夜幕降临,山风轻拂。张立山打开手电筒,最后巡视一遍校园。经过操场时,他在那根旗杆前驻足片刻。明天清晨,国旗将再次在这里升起,红领巾将在孩子们胸前飘扬。
这个月的宣誓仪式结束了,但下个月还会有新的孩子戴上红领巾。就像山间的溪流,奔流不息;就像教育的火种,代代相传。
张立山知道,他守护的不仅是一所学校,更是一个关于未来的誓约。这个誓约,始于他的父亲,延续于他,将来还会由他的学生接续。在这连绵的群山中,这条红领巾传承的道路,将一直向前,永无止境。
星光点点,洒在云岭小学的屋顶上。明天,又将是一个新的开始。